2025-06-17 03:33:394K解析度

4K解析度短片

解析度對比

2003年,加拿大Dalsa公司推出一款4K級別的數位電影攝影機Dalsa Origin,是世界上首部商業用途的4K攝像機[3]。

2004 年 7 月 1 日,由好萊塢 7 大電影公司組成的 DCI 數位電影推進聯盟(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修訂並推出了其技術文檔4.0行業標準,規定的數位影院清晰度分為兩級,即 DCI 2K(2048×1080,每秒24幀或48幀)和 DCI 4K(4096×2160像素,每秒24幀),其中 DCI 4K(4096×2160)的信息量則是高清電視的4倍多。[4]

YouTube在2010年7月開始提供一些4K解析度的短片供在線瀏覽,同時也允許已註冊用戶上傳超過1080p解析度的影片[5]。

索尼在2004年推出4K電影放映機[6],2012年推出4K家庭影院電影放映機[7]。Mastered in 4K,索尼作為4K的重要推動者,為了應對4K電視推廣期片源稀少所產生雞與蛋的問題——即如果沒有足夠片源就沒有人會購買高價的4K設備,無法大量生產又會造成售價高昂和推廣困難——自2014年起開始推出Mastered in 4K格式的藍光光碟影片。其原理是以4K掃瞄母帶後再轉換成2K解像度的藍光光碟[8],由於部分片種拍攝時已經以4K攝影機攝製,因此廠方聲稱以4K TV去播放這些光碟將有更出色的精細度和顏色真實效果,作為一種過渡期產品,所有傳統藍光播放器都能放映這種影片,因為其並非真實的4K原生3840*2160解析度而依然是傳統1920*1080解析度。[9]

2012 年的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部分廠商在展出其次世代顯示設備時使用了「4K」一詞。2012年4月,韓國四家主要電視台(KBS、MBC、SBS和EBS)使用66頻道試播4K節目,但此時4K的相關標準尚未確定。

2012年8月23日,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超高清電視的國際標準:ITU-R Recommendation BT.2020 (ITU-R BT.2020),標誌4K電視開始步入正軌。

2013 年的 CES 展會上,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使用「超高清分辨率」(UHD)來取代「4K」一詞。「超高清分辨率」英文原文為「Ultra High Definition」,縮寫為UHD或UltraHD,是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的術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