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07:53:36晋国时期的名人有哪些?晋国大将排名?

一、晋国大将排名?1、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身世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失掉各地群众的呼应,数年间光复黄河以南大片疆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权力强大,遭到东晋朝廷的顾忌。

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管束祖逖。祖逖见目击朝内尔虞我诈,国是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大功告成。

2、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

出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

曾回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屡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

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秘密。

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

在以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资预备,并在吴将陆抗逝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支持。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得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推荐杜预自代。

身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

3、杜预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北)人,西晋期间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一致和平的统帅之一。历官曹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以后,耽思经书,博学多通,多有树立,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4、王濬

王濬(206年-286年1月18日),《宋书》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西晋期间名将。身世于世代二千石的仕宦之家,博古通今,美姿貌。多谋善战。

二、晋国有哪些大臣?晋国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诸侯国,可以说出了很多有名大臣。

有晋献公时期的老臣里克。

有跟随着一代明君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的狐毛,狐偃,介子推,赵衰等人,有后来打败楚国,秦国的名将先轸。

还有后来赵衰的儿子,在战国主政多年的大臣赵盾,以及后来灭了赵家的屠岸贾

三、晋国十大猛将?1、羊祜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姨母是蔡文姬,娶夏侯霸之女为妻。

曾经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为中书侍郎。

司马昭建五等爵制后,羊祜被封为钜平子,和荀勖共掌机密。

司马炎称帝之后,筹划灭吴的战争,羊祜被任命为荆州诸军都督。

羊祜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

羊祜58岁时病故,在临终前举荐杜预代替他。

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

主要成就:西晋开国元勋,定策灭吴。

2、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祖父和父亲是曹魏时期的官员,杜预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出仕,在司马昭执政后才受重用,还娶了司马懿的女儿高陆公主为妻,讨伐蜀国时,杜预为钟会的长史,后来又参与晋律的修订,西晋时期,杜预受羊祜临终前举荐,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为灭吴的战争作准备,在杜预、王浑等人的上书下,司马炎才决定伐吴,灭吴战争时,杜预担任西线指挥,智取江陵,占领荆州,同时还分兵南下,攻占了交州、广州地区,为西晋的统一做出了贡献,杜预终年63岁,死后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侯。

主要成就:参与西晋灭吴之战。

3、王濬

王濬(206年-286年),字士治,娶光禄大夫徐邈之女为妻,深受羊祜看重,王濬任广汉太守时,平定益州叛乱,转任益州刺史,封关内侯,羊祜筹划灭吴时,王濬负责修造舟舰,在朝中大臣纷纷反对伐吴时,王濬、杜预等人上书请求伐吴,才让晋武帝下决心伐吴,晋武帝分六路大军攻打吴国,王濬率领一路大军从成都出发,用木筏破吴军的铁锥,用火炬断铁锁,在各路大军的配合下,王濬率先攻入建业,接受吴国皇帝孙皓的投降,灭吴后王濬被封为辅国大将军,后来又改为镇军大将军,终年80岁,谥号为武。

4、马隆

马隆,生卒年不详,字孝兴,马隆原来是兖州的武官,王凌叛乱失败后,令狐愚虽然已经死去,但因与王凌合谋,也被开棺曝尸三日,事后没有人敢收葬他,马隆自称是其门客,为其殓葬和服丧三年,后来升迁为司马督,凉州刺史杨欣被鲜卑秃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杀死后,马隆自荐率三千兵马前往讨伐,马隆依照八阵图制作了偏箱车,打败敌军,最终斩杀秃发树机能,平定凉州,马隆任西平太守后,镇守陇右地区十多年,最后死在任上,马隆著有兵书《八阵总述》。

主要成就:平定鲜卑秃发树机能之乱,镇守陇右十多年,改革兵器。

5、周访

周访(260年—320年),字士达,祖父是吴国将军,周访初为寻阳县功曹,琅玡王司马睿升为镇东大将军后,周访为其参镇东军事,永嘉之乱后,周访率军平定江州刺史华轶、竟陵太守杜曾的叛乱,又与陶侃等平定杜弢的叛乱,被任命为梁州刺史、安南将军,终年61岁,死后追赠为征西将军,谥号壮。

周访和祖逖去世后,王敦才敢起兵作乱。

主要成就:平定华轶、杜曾、杜弢的叛乱。

6、刘琨

刘琨(270年—318年),字越石,鲁公二十四友之一,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八王之乱时,刘琨在几个诸侯王辗转,曾跟王浚借八百骑兵,与范阳王司马虓击破东平王司马懋,击败刘乔,斩杀司马颖的大将石超。

永嘉之乱时,刘琨任并州刺史,抵御汉赵和后赵,曾吹笳退匈奴兵。

晋愍帝即位后,刘琨被封为都督,掌管并冀幽诸军事,石勒攻下并州,刘琨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互结为兄弟,刘曜攻破长安,西晋灭亡,刘琨惨遭段匹磾杀害,死后被平反,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愍。

主要成就:抵御汉赵和后赵军队。

7、苟晞

苟晞(?—311年),字道将,苟晞初为司隶校尉部从事,经东海王司马越引荐,任通事令史,齐王司马冏迎接晋惠帝复位,为大司马辅政,苟晞为大司马军事,司马乂上台后,苟晞被任命为从事中郎,在八王之乱中的几个诸侯王中辗转,击败汲桑、石勒、公师藩、曹嶷等将领,被任命为大将军、大都督,被当时的人比作韩信、白起,最后苟晞兵败,被石勒俘虏杀害。

主要成就:击败汲桑、公师藩、石勒、曹嶷等将领。

8、张方

张方(?—306年),张方出身低微,得河间王司马颙的赏识,官至振武将军,八王之乱时,齐王司马冏要讨伐赵王司马伦,司马颙支持司马伦,派张方打败了响应司马冏的夏侯奭,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打败后,司马颙联合成都王司马颖讨伐司马乂,张方率七万兵马攻打洛阳,烧死司马乂,荡阴之战后,张方进驻洛阳,劫持晋惠帝和司马颖到长安,东海王司马越讨伐司马颙,张方率军前往,后来司马颙听信毕垣谗言,杀死张方。

主要成就:击败皇甫商、消灭长沙王司马乂。

9、刘弘

刘弘(236年—306年),字和季,汉末扬州刺史刘馥之孙、曹魏镇北将军刘靖之子。

刘弘与晋武帝司马炎少年时感情非常好, 后出任宁朔将军、监幽州诸军事,以功封宣城公。

张昌起兵作乱,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统领赵骧、陶侃等击败张昌,平定荆州。

陈敏起兵叛乱时,刘弘率兵抵御,死后新城郡公,谥号元。

王夫之称赞刘弘,晋保江东以存中国之统,刘弘之力也。

主要成就:消灭张昌、抵御陈敏。

10、李矩

李矩(?—325年),字世回,受梁王司马肜赏识,任牙门将,在讨伐齐万年的叛乱中立下功劳,被封为东明亭侯,因平定叛军侯都,被封为荥阳太守,李矩率军抵御前赵将领石勒的进攻,屡次击败前赵军队,打败了刘畅、刘粲、刘聪等的军队,前赵皇帝刘聪愤怒发病而死,晋元帝司马睿,李矩被封为司州刺史、都督司州诸军事,李矩的将士阴谋叛降后赵,无力镇压,南下投归朝廷,途中坠马而死。

主要成就:平定叛乱,击败刘畅、刘聪等军,抵御前赵军队。

四、晋国名相?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名相,个个治国有方。其中晋国最有名的是狐偃。狐偃出身戎狄部落,其父狐突,在晋武公时出仕晋国。狐偃和兄长狐毛辅助重耳。骊姬之乱引发晋国混乱,狐偃力劝重耳流亡外国,并保卫重耳国外流亡十九年。支持晋文公即位,担任上军将,成为晋文公的首席谋士。

作为功绩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狐偃在春秋发展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晋之卒成霸业,偃之力居多。”而晋文公称霸,遏止了秦楚等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的扩张,动摇了西周宗法统治秩序,有利于中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五、晋国历代十大宰相?①

郤克

(?—前587年),即郤(xì)献子,姬姓,郤氏,名克。是个背驼、跛脚之人。春秋中期晋国的正卿(晋相),身残志坚的晋军元帅。他文武双全,位高权重,高风亮节。是春秋历史时期了不起的人物之一。

赵盾

是春秋时晋国名相,他“制事典,正法罪”,对维护晋国的稳定和保持霸主地位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可就是这样一位贤能的宰相在历史上却落下千古骂名。

狐偃

晋文公之舅,“五贤”之首,辅佐晋文公称霸诸侯的名相。狐偃早年在晋国内乱之时,力劝晋文公出逃避难,而后陪晋文公出逃19载,在晋文公归国后,任职丞相,总揽朝政。

赵衰

(?-前622年),字子余,又字子馀,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大夫,上卿(宰相)。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慧眼识珠的晋国宰相。也就是后来“战国七雄”中的赵国国君的先祖。

王导

(276年-339年),字茂弘,山东临沂人。是中国东晋初年的权臣,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

韩起

(?—公元前514年),姬姓,韩氏,名起,谥号宣,史称韩宣子,韩献子韩厥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政治生命超长的政治家。

赵简子

(?-前476年),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

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

赵武

可以说是出生身门,其祖父是当时晋国的正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称得上是晋国的第一位权臣,赵武的父亲赵朔是晋国的大夫,是晋国的著名将领。赵武的母亲是晋景公的姐姐赵姬,所以赵武是名副其实的命门出身。

1、谢安,2、王导,3、卫瓘,4、王彪之,5、王坦之,6、张华,7、山涛,8、刁协,9、孟昶,10、刘隗

1 谢安 挫败桓温篡位之意、存续晋室,作为决策者在淝水之战中帮助东晋胜利

2 王导 拥立晋元帝,后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明帝去世后与庾亮共同辅政

3 卫瓘 参与灭蜀,平钟会之乱,东降乌桓,西间力微,卫氏书派奠基人

4 王彪之 联合谢安等人对抗权臣桓温,桓温死后与谢安等人辅政治国

5 王坦之 联合谢安、王彪之等人对抗权臣桓温,桓温死后与谢安等人辅政治国

6 张华 围棋定策、劝主伐吴,治理幽州,尽忠尽职匡辅晋惠帝

7 山涛 “竹林七贤”之一,位列三司、选贤举能、针砭时弊,尽职辅佐晋武帝

8 刁协 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制定典章制度,推行“刻碎之政”、抑制门阀

9 孟昶 联合刘裕、刘毅等人平定桓玄之乱,收复建康,迎立晋安帝、光复东晋

10 刘隗 历经两晋,联合刁协推行“刻碎之政”、抑制门阀、辅佐晋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