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06:51:04美眉:古代社会里 那些心水翠色眉毛的男男女女们

在《古代也看脸?美女画个眉毛都能引领一时风尚》一文中,我们知道了古代女子心水的眉形以及社会认定的美眉。那么,美眉是什么颜色的?又是用什么画出来的?

一、画眉材料知多少

(一)石黛

古人用黛画眉是人们比较熟知的,前文说过,“黛”几乎成为眉或者女性的代名词,那么黛是什么样的?

1.矿物之黛

《说文解字》中说:“黱,画眉墨也。从黑代声。”许慎用的字形是“黱”,他说这个字指的就是画眉用的墨,而且这个字“从黑”,说明这个“画眉墨”是黑色的,或者至少是接近黑色的。段玉裁注说:“黛者,黱之俗。”可见“黛”、“黱”二字是相通的。段玉裁还说:“黱者,妇人画眉之黑物也。”进一步说明黛是妇人画眉的材料,而且颜色为黑色。段玉裁的注中还引用了《通俗文》对该字的解释:“点青石谓之点黛。”这说明黛是用某种石头做成的,是一种矿物。

还有一些资料反映,人们用石墨画眉,并称之为“画眉石”。李调元《南越笔记》中记载:“陆应阳《广舆记》:‘石墨出始兴小溪中,长短如墨。人或取以画眉。’《通志》:‘一名画眉石。’”可见文人学士用于书写文章的“石墨”,也被闺阁女子拿来描画眉毛,修饰妆容。

作为矿物的石头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冰冷坚硬的,然而这种画眉石的质地却是较为柔软细腻的。《顺天府志》中说:“宛平西,斋堂村产石黑色,而性不坚,磨之如墨,可以画眉,名曰画眉石,亦曰黛石。”北京西部的斋堂村(也就是现在的门头沟区斋堂镇)所产的画眉石至少在清代是非常有名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为它留下了一笔。宝黛初见,得知黛玉的名之后,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曹雪芹在西山》的作者说,北京西郊的香山一带出产一种天然墨石,春季人们来附近庙宇进香后回城时,“在正白旗之西的大河滩中拣一些黑石,石块有片状、柱状,拿回家去送礼。”这种石头可以画眉,也可以染发,而且“不染衣服,不脏手,用此画眉一擦便掉”。作者还引述《帝京景物略》中的说法:“西堂村而北,曰画眉山。产石,黑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为眉石,亦曰黛石也。”可见,这种质地松软细腻的画眉石不仅为一般百姓家女子所用,也曾受到宫廷女子的欢迎。

据说,现在北京西郊还有画眉山的地名。以矿物画眉不仅见于文献之中,也有现实情况可依。

2.植物之黛

但是还有一些记载,反映出黛是用植物制作而成的。宋人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十一《金丹部》有“造石黛法”,其方法是:“.苏方木(半斤,细碎之),右以水二斗煮取八升,又石灰二分著中,搅之令稠,煮令汁尽。出讫,蓝汁浸之,五日成用。”苏方木和蓝汁都是天然的植物染料,苏方木是苏木(又称为赤木)的心材,制出的染料是红色系的,还可用来制作胭脂;而蓝汁是蓝色系的,一般是用菘蓝、木蓝等蓝草制得。根据张君房的方子制得的石黛显然是一种植物制品。

直至今日,还有人以植物作为画眉材料。新疆的维吾尔族姑娘有着浓密乌黑的眉毛,新疆民歌中唱到“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看你的眉毛/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好像那树梢弯月亮”,在维吾尔族人的传说中,女孩双眉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日后所嫁婆家的远近,所以女孩子们从小就用一种叫做“奥斯曼”的草涂抹双眉。这种草的学名是菘蓝,它的根茎和叶子都可以入药,入药后名字广为认知,分别叫做“板蓝根”和“大青叶”,它就是《云笈七签》中制作石黛的原料之一。现在已经有人将奥斯曼草制成了昂贵的眉笔,但新疆还有很多女人用天然的奥斯曼草涂抹眉毛。

(二) 螺子黛

螺子黛是画眉材料中非常名贵的一种,据黄华节考证,汉魏时候就已经有了螺子黛,颜师古《隋遗录》中记载,殿脚女吴绛仙善画长蛾眉,得到隋炀帝的宠爱,于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独绛仙得赐螺黛不绝。”

那么螺子黛是怎样的一种画眉材料呢?

邵海清校注《牡丹亭》时释螺子黛为“也叫螺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色矿物颜料。”不过也有人认为螺子黛是植物制品。尚久骖引皓龄的《石黛考》,认为螺子黛是植物的,而且是先今维吾尔族人所称奥斯曼草,其汉名为青黛,因为干燥的靛块形如软石,而被误认为矿物制品,其判断的依据是螺子黛能画翠色眉,这是矿物画眉材料做不到的。

(三)烟墨

宋人陶谷《清异录》:“自昭哀来,不用青黛扫拂,皆以善墨火煨染指,号熏墨变相。”从唐末开始,女性用烟墨画眉,到了宋代更是非常普遍。南宋陈元靓笔记《事林广记》记载了烟墨的制作方法:“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南宋人的诗句中有“画眉无墨把灯烧,岂识宫妆与翠翘”的句子,普通小百姓家的女子,没有画眉的墨,就烧灯取墨,以画眉,可见当时的烟墨使用是很普遍的。

二、眉饰色彩与画眉材料

在历代文人的笔下,眉有时候也是青色的、绿色的或是翠色的,比如《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东家之子“眉如翠羽”、敦煌曲子词中的“翠柳画峨眉,横波如同秋水。”不仅女子崇尚翠眉、绿眉,男子也画翠色眉,有诗句说“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什么材料能画出翠色、绿色的眉呢?

我认为,矿物和植物的画眉材料所能呈现的眉色是有差别的。黑色、玄色、青色,应该是矿物质的黛画出来的颜色,大概都是黑色或非常接近黑色的颜色;而翠色、绿色,尤其是较为鲜亮的翠色、绿色,应该是植物材料画出来的。比如张君房所说的造石黛法制作出来的黛,使用了菘蓝作为原材料,应该可以画出翠色、绿色的眉,恰如我们今天仍然能看到的维吾尔族女子用菘蓝(奥斯曼草)的汁水涂抹的眉毛,的确是一种接近翠绿的颜色。

三、画眉材料的使用方法

段玉裁为“黱”字做注时还引用了刘熙《释名》的解释:“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这就解释了画眉的方法是先把眉毛拔去或削掉,然后用黛画出假眉。我们虽然不能说画眉一定都是先去掉眉毛,但至少人们去掉眉毛再画上假眉的做法是肯定有的。比如唐代流行的粗眉、八字眉,如果不拔去眉毛是没办法画出来的。具体可参见《簪花仕女图》中的女性眉型。去掉眉毛的工具有镊子和刮刀,“镊”在《释名》中的解释是:“镊,摄也,摄取发也。”出土文物中就有广州玉子冈西汉墓中的铁镊、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的角镊和环首刀,这些都是拔眉毛的工具。

眉毛拔去之后,需要用眉笔蘸取磨好的黛来画眉。广州汉墓出土了一批眉笔,这些眉笔“杆身一般都为铜质,也有一小部分是铁质,其形状与现今所用毛笔套相似,圆柱形,中空,笔毛套在筒内。有的还通体鎏金,有的笔端设计有龙头形精美图案,有的眉笔笔端有横穿孔,可以穿线带或缚结其他装饰物品。”明代戏剧《牡丹亭·闺塾》中,春香为杜丽娘拿笔墨,错拿成画眉的螺子黛和画眉笔。可以推测画眉所用的笔与写字的笔外形上很接近。

矿物的黛需要研磨成粉末状时候才能使用,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曾出土一包已粉化的“黛黑”,出土时,被放在黛砚上,装在梳篦盒内。研磨黛粉需要用到黛砚和研磨石(砚杵)。从出土的情况来看,汉代的黛砚一般是长方形的,用板或页岩制成,一面光滑,一面粗糙,还常常附着一块上圆下方或方形、圆形的研磨石。有时候还配有专门的漆盒,将黛板及研磨石置于盒内。出土的汉代以后的黛板不带研磨石,砚的质地多样化,出现了石砚、陶砚、瓷砚等。型制也渐趋规整,以圆形和方形居多。黛板常常与铜镜、梳篦等一起出土于女性墓内。

根据以上一些信息,我们至少可以归纳出,古代女子用矿物质地的黛来画眉时,其步骤大概是,先用镊子或刀去掉眉毛,然后用研磨石和黛砚将黛研磨成粉末,再以眉笔蘸着黛粉,画出眉形。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新婚的女子,对镜梳妆,轻理云鬓,浅画描眉,罢了,轻询夫婿,我的眉形可还入时么,公婆会喜欢么?新嫁娘初见公婆的娇羞与忐忑跃然纸上。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这小小的一对眉惹出过多少这样含情脉脉的时刻,多少留誉千古的风流佳话。

本文首发于“北师大民俗学”公众号,经作者授权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