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19:15:19犹太人在上海:一段鲜为人知的难民历史

简繁中文简体 繁体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ENGLISH (英语)ESPAÑOL (西班牙语)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超大中国中文 中中英双语 双语英文 英犹太人在上海:一段鲜为人知的难民历史AILEEN JACOBSON2019年4月26日一名在虹口的难民,这里是欧洲犹太难民在上海的中心。 George Lack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上海是唯一的选择。我的父母在逃离希特勒治下的德国时发现了一点。他们各自取道离开,最终都到达了中国的这座国际都市,世界上最后一个愿意接收犹太难民的地方。我父亲常说,那感觉有点像是航行到了地球的尽头。我父母进入了上海一个约1.8万欧洲犹太人组成的社区。他们学会了住在兵营或拥挤的房间里,使用马桶,有时一天只能在一个共用厨房里做一顿热饭菜,走在熙攘的街头,白天到处是小贩,清晨时分还会有拉运尸体的卡车。但他们也有学校、文化机构和繁华的社交生活,包括维也纳咖啡馆。而且他们还活着。乔克林·伍德、弗兰克·徐和贝蒂·格里本希考夫在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的“上海犹太难民”展览现场。 Michelle V. Agins/The New York Times这些天,这段令人着迷、鲜为人知、近来有了话题性的历史片段,正引发越来越大的关注。2月份,受该话题启发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同舟》(Hello Gold Mountain)于纳什维尔演出,并希望赴纽约巡演。最惹人注目的是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Brooklyn Public Library)的一个名为“犹太难民在上海”(Jewish Refugees in Shanghai)的大型项目,项目融合了展览、观影及四个图书馆的其他安排,将在5月持续一整月。领导该项目的图书馆经理弗兰克·徐(Frank Xu)在虹口长大——在上海的这个区,犹太人曾和中国人比邻而居——他从父母和祖父母那里听到了些故事。他意识到很少有美国人了解这段历史,他觉得,中国人和犹太人之间这条充满“仁善之意”的罕见纽带,或许会启发一种帮助难民的责任感,尤其是在这种观念正受到冲击的当下。“其他地方关上了门,”他说。“上海敞开了大门。”上海的一家德国餐馆,这里被认为是上世纪30年代欧洲移民的最后一个“自由城市”。 Wolfgang Weber/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我母亲当时名叫伊尔丝·鲁多默尔(Ilse Ludomer),于1939年18岁时随父母到了上海。之前一年,在被称为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的犹太人灭绝行动之后,他们被迫离开了家——他们在德国小镇科尼西-吾斯特豪森拥有的一套公寓,在一家服装店上面。他们在附近柏林的亲戚家住下,心急如焚地搜寻着逃离希特勒统治的路线。我父亲埃里希·雅各布松(Erich Jacobsohn)1939年已经拿到了法学学位,但纳粹法律禁止他从业。他返回了德国北部小镇施塔芬哈根的父母家,在那里他和他父亲在水晶之夜后被送到了劳动营。其他囚犯后被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但埃里希的母亲事先得以把丈夫和儿子从纳粹手里赎回。父母于是决定把埃里希送走。大约18000名欧洲犹太人住在拥挤的虹口一带,他们时常每天只吃一顿热饭,比如在这种炭炉上烹制的菜肴。 George Lack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于是伊尔丝和埃里希都去了意大利,从那里搭上了前往中国的轮船,身上只带着几样被允许的物品:餐具、衣服、照片和不超过10个德国马克的现金。上海当时没有签证要求,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现成的支援系统等着他们,那主要是由英国籍伊拉克犹太富人资助的,他们几百年前就来了这里。他们创建了帮助有困难的人解决食宿的途径,这项工作后被美国犹太机构希伯莱移民援助协会(HIAS)和联合救济委员会(Joint Distribution Committee)接管。我父母偶尔都会去施粥场领粥。结果,伊尔丝和埃里克(他不久便去掉了他姓和名里的字母h)属于较为幸运的居民。他们不打算让青春年华虚度。母亲善于和人打交道,靠着在酒吧和餐馆做服务生挣钱养家。父亲懂英语,做起了翻译和英语教师。他还给一个英国医生的儿子当家教,直到1943年,日本占领者扣押了外国人士,把大多数犹太人囚禁在虹口区一块面积约为1平方英里的拥挤片区内。母亲当时给人当保姆。父亲偷偷贩卖香肠。登上从意大利驶往中国的“罗索伯爵号”。 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这是一种奇怪的生活方式,其中一部分人的境况要格外糟糕一些。“一些以前位高权重的人崩溃了,”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柏林的犹太博物馆(Jewish Museum)创始馆长W·迈克尔·布卢门塔尔(W. Michael Blumenthal)说。1939年,13岁的他随父母从德国来到上海,1947年离开——和我的父母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些人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们有内部资源,愿意投身其中,”布卢门塔尔在电话采访中说。“当然,我很恼火,因为我还年轻,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没有人会关心这个悲惨的地方,”他说。他说,这激发了他想证明自己并取得成功的欲望。“其次,它影响了我的政治观点,要关心那些一无所有、无人照管的人。”虹口的兵营内。 Wolfgang Weber/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哈佛大学法学院(Harvard Law School)教授、知名宪法专家、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的司法部官员劳伦斯·H·特莱布(Laurence H. Tribe)也说,自己的人生方向部分是由上海的岁月决定的。他出生于1941年,6岁时离开那里。他说,他的父亲年轻时就成了美国公民,当时遭到关押,年轻的拉里(劳伦斯的昵称。——译注)意识到了这种不公。“我想,我父亲没做错什么——他为什么会被关进去?”83岁的丽莎·布兰德温(Lisa Brandwein)在一个图书馆项目中发言说,对许多在难民学校上学的孩子来说,中国的生活似乎很正常。她从3岁到12岁期间住在上海。“我们去上学,我们玩,”她说。“但我们感觉到父母很无助。”她说,他们的中国邻居通常比难民穷得多,他们一直都很善良。广告重新讲述上海犹太人的故事“肯定是对当前难民状况的一种陈述”,布鲁克林的火柱纪念馆(Amud Aish Memorial Museum)馆长肖洛姆·弗里德曼(Sholom Friedmann)拉比说。该纪念馆最近在上海举办展览,并与上海的犹太难民博物馆合作,参与了图书馆的项目。犹太人“设法在那里做起生意,成了一个社区”,展示了“力量、勇气和韧性”,他说,“中国人让犹太人感到自己被接纳。你听不到在其他地方的难民可能提起的那种紧张感。”至于我的父母,他们在1945年的一次空袭演习中在虹口相遇,当时离战争结束已经不远。父亲当时搬到离母亲的公寓不远的地方,他告诉我,他早就注意到她了。在传递水桶救火的长队中,他特意站到她旁边,做了自我介绍。他们开始恋爱,一年后结婚了。第二年,我出生了。三个月后,我们登上了一艘去往美国的轮船。翻译:李建芳、晋其角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相关报道中国人眼中的犹太人2012年12月11日

博物馆再现上海“犹太区”风貌2012年7月4日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揭幕名单墙2014年9月3日

哈尔滨,用犹太历史复兴音乐传统2016年8月10日

开封犹太后裔庆祝传统逾越节2015年4月7日

最受欢迎美国曾为驱逐钱学森付出惨痛代价,现在历史正在重演中国干预缅甸内战,叛军被迫撤出缅北重镇特朗普和马斯克“互撕”的八种剧本从哈佛女孩到董小姐,中国互联网上的“特权”舆论风暴“姑娘们打起来了”:特朗普与马斯克公开决裂习近平为何没有成为他父亲那样的改革派?关于中国暂停稀土出口,你应该知道的习近平与特朗普通话后,中美同意进一步展开贸易谈判两名中国学生被指控走私真菌入境美国中国干预缅甸内战,叛军被迫撤出缅北重镇国际中国商业与经济镜头科技科学健康教育文化风尚旅游房地产观点与评论国际亚太南亚美国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中国时政经济社会中外关系港澳台商业与经济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交易录文化阅读艺术电影与电视体育风尚时尚美食与美酒生活方式观点与评论专栏作者观点漫画更多镜头科技科技公司科技与你科学健康教育旅游房地产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