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3 01:15:46古人常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出自老子《道德经》的第五章,原句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其中“仁”指的是仁爱,爱心。“刍狗”指的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祭祀品,通常是用木棍、草等扎起来的模仿牛,羊,狗的仿真物,用来祭祀祖先或者其它的尊神。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自《 道德经》第五章。《道德经》一书,本质上讲的是君王南面之术,是为了说明治国之道以及警醒统治者,通俗点说这是一部治国全书。字面上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世间万物在天地面前,只不过就像“刍狗”可以随意的丢弃、烧毁。
完整的世界,由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世界重叠而成,其中一个是显性世界,这个显性世界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还有一个是隐性世界,这个隐性世界我们的感官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完整世界的主体部分是隐性世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生万物,本是自然而然,杀死万物,也是自然而然。天地既不以生长万物为善事,也不以杀死万物为做坏事。天地既生长了滋养众生的万物,也生了杀死万物的毒药。毒药有时候也不一定是毒,还能以毒解毒,救人性命本无心,一切都是自然而已。假如站在天地的立场,视万物都是自然的,暂时的,终归要寂灭“刍狗”而已。
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就是大自然不自私,世间万物皆平等。这句话表达两个意思,一是众生平等。二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贵,在自然眼中,王侯将相也跟纸糊的狗儿一样,没有必要去争宠政权争利,洒脱地过一辈子,然后尘归尘土归。